欢迎访问北京卓越同舟咨询有限公司!提供iso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售后服务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业务连续性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服务!
INFORMATION

资讯中心

行业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关于发布《2020 认证机构发展报告》的通知(上)

发布时间: 2021-10-08 15:29:18

QQ截图20211008153033.jpg


关于发布《2020认证机构发展报告》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认证机构:

《2020认证机构发展报告》已编撰完成,现予发布。

附件:2020认证机构发展报告

QQ截图20211008154037.jpg

附件


2020 认证机构发展报告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2021年9月 

前言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突袭我国,进而给全球经济秩序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认证机构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与全国人民站在一起,竭尽全力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认证工作流动性强、服务范围广,抗击疫情有着难度大、任务重的特殊性。全国认证机构在完成了抗击疫情任务的同时,持续不断地为认证组织提供服务;特别是积极主动为抗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认证服务,为抗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正常流通,服务全球抗疫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认证机构也实现了自身良好发展,2020 年认证行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实践证明,认证行业是一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为我国抗击疫情大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指标完成了2020 年认证机构发展的展示凝练,我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如实记录所有认证机构在大疫之年的付出和努力,提振行业发展的信心,使认证工作行稳致远。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为每个认证机构提供对比自身发展的参照坐标,在实践中自我调整、自我规范, 更加理清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实现认证行业的共同发展。

2020认证机构发展报告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通过对认证机构发展数据的收集分析,通过对认证机构发展特性指标的客观分析,如实反映我国认证机构2020年的发展状况,形成了本报告,本报告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

一、2020年我国认证机构的基本状况

截至2020年底,我国认证机构总数为724家,比上年度增加128家,平均每月增加10余家。认证机构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276.8万张,较上年增长24.3%,涉及获证组织78.8万家,仍然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408124张,较上年减少24.51%;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证书739179张,较上年增长12.71%。主要原因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产品目录压缩,也有部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转为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474081张,较上年增加13.07%,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服务认证证书总量达到39237张,增长率为9.09%,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其主要原因应当是新冠疫情对服务业冲击较大。认证机构业务收入约2812161.2万元,名义统计数据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一些新获得认证机构资质的机构还不能将认证业务收入与其他收入进行了明显区分。

按照认证证书数量对认证机构的规模进行分层分析,发证情况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55110.jpg

按照认证证书数量对认证机构的规模进行分层分析图如下:

image.png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认证证书集中度分析,10000 张证书以上52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2003172 张,占证书总量的 72.36%;5000 张证书以上的 91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2275704 张,占证书总量的 82.2%。与 2019 年相比,市场集中度缓慢下降,下降数在 2%-4%之间,新的认证机构在逐步扩大市场空间。

image.png

image.png

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较为激烈的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共有 503 家认证机构颁发了证书,较上年认证机构数量增加 89 家。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55534.jpg

按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对认证机构的规模进行分层分析图如下:

image.png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集中度分析,10000 张证书以上 40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 846562 张,占证书总量的57.43%;5000 张证书以上的71 家认证机构证书数量合计为1054247张,占证书总量的 71.52%。与 2019 年相比,市场集中度下降在 2-4% 之间,新的认证机构数量增加明显,但市场空间增加不明显。


image.png

image.png

在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有28家认证机构发放证书,证书总量408124张。其中CQC证书总量为291984张,占71.54%,居于主导地位。其他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0130.jpg

在工业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共有162家认证机构发放了证书,证书总量739179张。其中CQC证书总量为292506张,占39.57%,居于领先地位。工业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受技术背景、行业历史影响力、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集中度更高、门槛更清晰,新进入的认证机构开拓市场难度更大。其他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

构数量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0356.jpg

在服务认证领域,共有312家认证机构发放了证书,证书总量39237张,单个认证机构的发证数量均在5000张以下。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0650.jpg

在食品农产品认证领域,共有129家认证机构发放了证书,证书总量107739张。不同认证证书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0828.jpg

从认证机构业务收入看,不同业务收入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image.png

运用上述数据,进行认证收入集中度分析,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44家认证机构业务收入合计2205270.5万元,占到总收入的78.42%;业务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76家认证机构业务收入合计2447689.4万元;占到总收入的87.04%。

image.png

image.png

近 3 年注册证书及注册认证人员数量变化情况,见下表:

注:2017年有效证书数量不包括确认审核员。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8、2019年度新增注册证书数量分别是15839、22246张,2020年新增证书数量为9817张,增长数量明显放缓。其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受考试制度改革和疫情影响考试实施的双重影响,在认证组织数量、证书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必然造成认证人员不足的情况。在注册证书总量中,实际不能提供有效服务的实习证书约在16-19%之间,实际影响了认证人员供给数量。但从现有认证人员可以提供的最大人日数,与获证组织所需要的最小人日数估计,认证人员总体上是可以满足需求且有一定盈余的。认证人员的短缺主要是结构性短缺。截止2020年底,注册认证人员持有有效注册证书数量153132张,注册人员与证书比例达到1:2.03,较上年的1:2.00有微弱增长,因部分确认人员未计入注册人员,实际增长比例要高于这一数据,一人多能和又专又能的整体考量,需要行业进一步合理掌握尺度。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发挥作用。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对于自愿性管理体系、服务认证机构进行监督,8家存在严重问题、10家存在较严重问题,移交执法稽查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对17家存在一般问题的机构下达了行政告诫书或限期整改通知书;通过“信用中国”查询2020年度认证机构列入的处罚信息,共计66条,较2019年度增长23条,减少遗漏程序、虚假审核问题仍有零散发生。

高新企业认定企业明显增长,机构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20年度高新企业认定机构累计163家,2019年同期为78家,增长超过1倍,知识产权涉及的专利、软件著作权也有了较大提升,有效专利10914项,拥有软件著作权6966项。高新企业发放证书总量1825333,占总证书发放量的65.96%。

机构通过认可数量逐年增长,截止2020年底,通过认可的机构仍然集中在245家机构中,其中通过CNAS认可机构203家,持有其他认可资质机构41家230项,10家认证机构参与国际组织或在国际组织中任职,共计64项。未经过认可的机构共计499家,占机构总量的69%,发放证书400782张,占证书总发放量的14.47%。未经认可的机构数量多,证书占比不大,但因在各类的监管过程中问题相对高发,影响社会对于认证认可行业的观感,是“双随机、一公开”和重点领域监督的主要对象。

二、认证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认证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抽查不合格、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专职认证人员充分率、良好审核案例入围数4个指标,本年度质量评价指标做了必要调整,暂时取消客户投诉率的指标要求。其中抽查不合格为负面警示指标,其余3项为正向质量指标,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为人力资源保证指标,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数为提升要求指标。

从2020年国家认监委自愿性认证“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情况来看,随机抽取了40家认证机构。抽查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对认证机构风险等级和随机抽查、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失信名录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信息聚焦行业问题,通过完善监管手段,实施了分类监管,纠正了行业违规行为,有力震慑了认证领域违法行为,切实提高了监管效能。

检查中,发现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18家认证机构,其中8家存在严重问题、10家存在较严重问题,移交执法稽查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对17家存在一般问题的机构下达了行政告诫书或限期整改通知书;3家机构未发现问题;另有2家机构依法注销。涉嫌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包括,认证机构多次未按要求实施现场审核;伪造认证档案;冒名顶替;多次严重减少现场审核时间;现场审核遗漏重要过程;未覆盖关键场所;多个认证项目审核组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或相应资格;多个认证项目未做认证决定颁发认证证书等问题。

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即级别以上注册认证人员数与有效证书数的比值。认证证书数量少于500张,注册认证人员少于100人,运行不满3年的机构不参加排名;724家认证机构参与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认证人员数/认证证书数比值为0.0275,比值越高说明机构人力资源越充分,排名靠前。该指标2017年为0.07816,2018年为0.0507,2019年为0.0201,一直在大幅度下降。从行业分析,新设立认证机构数量快速增加,占用了大量注册认证人员,发证数量又很少,增加了原有认证机构注册认证人员的工作强度。

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即级别以上专职注册认证人员数和有效证书数的比值。认证证书数量少于500张,运行不满3年的机构不参加排名。724家认证机构参与排序,行业平均水平为专职人员数/认证证书数为0.0116,比值越高说明机构专职人力资源越充分,排名靠前。

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和专职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这两项指标较2017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明机构总数从2017年底402家增加到2020年底724家新增300多家的情况下,行业总体注册认证人员并没有同步增长,反而是在部分机构中更多的注册认证人员身兼多个认证领域,专业横跨数个广泛领域,这不仅会影响到认证机构在专、精方面的能力提升,还可能会成为部分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问题。认证机构人力资源的充分与否是认证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其不能作为是否满足合理要求的直接判定依据,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相对优劣的对比参考。认证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任何一家健康发展的机构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恒主题。

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入围能够反映出一个认证机构追求质量提升、不断提高认证供给水平的意愿和能力。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已连续举办12次良好认证审核案例评议交流活动,近5年共有53家认证机构案例入围,可见参与活动的机构数量与机构总体数量相比明显偏低,未来拓展空间巨大。此外,当前推荐、交流的良好案例主要集中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提升、产品认证等领域,今年新增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疫情下审核思考与实践等方面内容。良好认证审核案例交流活动已成为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行业对认证过程中经验做法和认证成效的交流,不仅能够对外向社会展示认证认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内促进认证机构、特别是认证审核人员认证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还可以通过行业的持续引领、鼓励和正面引导,在机构和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技术研究氛围,促进认证供给稳步提升。大部分认证机构,以及近年来新批准的一些认证机构,有必要逐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切实把追求能力提升和认证质量提升的工作落到实践中来。

认证质量评价结果领先和抽查负面问题突出的认证机构名单见附件一。

三、创新评价结果及分析

对创新的评价设定了认证类别(认证业务种类)数量、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量、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等5个评价指标。创新能力反映了认证行业发展的潜力,是发现优秀认证机构的重要指标。

认证类别(认证业务种类)针对所有认证机构进行评价,不同认证类别数量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image.png

image.png

一般来说,认证类别在 20 种以上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认证领域开发能力;在10-1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跟随开发能力,在 4-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弱的跟随开发能力在3 种以下基本不具备认证领域开发能力,这些机构一般是常规的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单一的产品认证机构。

数据表明,2020 年认证机构中认证类别在 20 种以上具备较强认证领域开发能力的认证机构为 2020 年 20 家,在 10-1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跟随开发能力, 2020 年 54 家在 4-9 中之间 2020年198 家,在 3 种以下 2020 年 452 家。由于认证领域统计口径调整,相关历史数据缺少可比性。在开展自愿性认证的机构中,拥有不同认证规则数量所对应的认证机构数量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2621.jpg

image.png

image.png

拥有认证规则最多的机构为 1115 种,认证规则数量在 100 种以上认证机构具备较强的认证项目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30-99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跟随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10-29 种之间的认证机构具备较弱的跟随研发能力,认证规则在 9 种以下的认证机构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

数据表明,拥有认证规则 100 种以上的机构由 2019 年的 25家增加到 2020 年的 34 家,30-99 种之间的机构由 2019 年的 57 家增加到 2020 年的79 家。认证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认证机构数量从2019 年 82 家增加到 2020 年 113 家,其他机构处于跟随者行列。

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724 家认证机构中有 44 家机构报送更新了 2020 年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据,承担项目最多的 51 项。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2830.jpg

image.png

image.png

在参与标准编制方面,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认证机构2020年的100家,总计825项。

主持/参与标准数量超过标准数量最多达到80项。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3008.jpg

image.png

image.png

2020 年度,在所有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认证机构中,共有42 家机构参与国家标准,74 家机构参与团体标准。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化改革,团体标准逐渐被市场广泛接受,认证机构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数量逐渐提升。

专利授权数量方面,拥有专利的认证机构 2020 年 154 家,认证机构共计获得专利 10924 件,软件著作权 6966 件,具体分布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3224.jpg

image.png

image.png

期刊发表论文方面,共有 39 家认证机构报送了 2020 年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杂志(认证认可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共计 512 篇篇,比 2019 年的 440 篇有所增加。论文数量超过 10篇的认证机构共计 12 家,论文发表数量最多达到 404 篇,最多机构 136 篇。

近三年,认证机构论文发表年度累计数据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3456.jpg

这四个方面的数据表明,承担或参与政府部门(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数量由 2019 年的 63 家变为 2020 年的44 家,降低 30%;主持/参与编制的国标(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数量由 2019 年的 111 家变为 2020 年的100 家,降低10%;专利授权数量由 2019 年的 217 家变为 2020 年的 154 家,降低 29%;核心期刊(认证认可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增加 16%,认证机构数量由 2019 年 78 家减少为 2020 年 39 家,降低 50%。

2020 年度,认证机构在知识创新、知识积累方面更加集中,认证机构在科研项目、标准制定、专利授权、发表论文方面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

高质量发展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证机构创新要素的提升最终反映到认证供给的创新,也反映出认证机构创新意愿比较强烈,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强化机构和行业创新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需要。

目前724 家认证机构,创新各项指标占比分布,认证机构认证类别创新能力较强的74 家占10.2%,认证规则开发能力较强的34 家占4.7%,能够承担科研项目的机构44 家占6%,参与标准编制 100 家占 13.8%, 拥有专利的认证机构 154 家占 21.2%,期刊发表论文 39 家占 5.3%,很明显,创新仍然是认证机构的一个短板,相比认证作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绝大部分认证机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不能适应。

创新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二。

四、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及分析

社会责任设定了公益项目数量、公益项目投入人均数额两项评价指标。

在 724 家机构中,有 42 家认证机构提供了公益项目数量和公益项目投入人均数额的数据。

公益项目人均投入数据仅作为相对性对比数据,在已开展公益项目的 42 家认证机构中,公益项目投入的人均数额从 26.31 元到9328 元不等,其中有 19 家认证机构人均数额超过千元。所开展的公益项目主要涉及参与政府及社会,或自发组织的爱心扶贫、绿色低碳定点帮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抗击疫情献爱心捐款捐物等形式,从行业发展来看,认证机构应坚持长期、有计划地结合行业技术服务特性,积极开展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这是认证行业更好发挥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要求, 也是提升认证社会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社会有关各方采信认证结果的需要,是建立行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认证行业内的大部分机构还应努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助力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责任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三。

五、信誉评价结果及分析

信誉评价设定了认证证书转出率、注册认证人员转出率、市场监管(税务)系统内企业诚信评价信息等 3 个评价指标。由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对认证证书转换、注册认证人员转换均进行了严格的自律管理,所以这 2 个指标数据完整且覆盖所有认证机构。

认证证书转出率情况见下表:

image.png

image.png

认证证书转出比例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另有部分认证机构因证书总量过小无统计意义。其中转出比例在 10%以上的为特殊状态,通常是机构的分支机构独立成立新的机构进行证书转换,以及认证机构受到行政处罚后向关联机构转移客户情况,2020 年共有 21 家机构证书转出比例超过 10%。2020 年证书转出总量为 62054 张,占证书总量 4.21%(2019 年为 4.07%,2018 年为 4.16%),说明市场总体上仍处于平稳有序,协会关于证书转换备案的行业自律规范发挥了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

认证人员转出比例情况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4433.jpg



image.png

2020 年,280 家认证机构业务运行正常没有认证人员转出,另有 46 家认证机构没有人员转出,主要原因是一些刚刚获得资质的认证机构尚未正式运作。全年级别以上注册审核员转出数量总计4046 人,认证人员转出比例为 5.32%(2019 年为 6.64%),较 2019年数据略有下降,认证机构人员正常有序流动,处于稳定的状态。

市场监管、税务系统内企业诚信评价信息大部分为正常的正面信息,也存在个别的负面信息。2018-2020 年内总计有 52 家机构受到行政监管处罚,处罚数量 66 次。在 724 家认证机构中 2020 年税务评级为 A 级的认证机构数量为 214 家。

近三年,认证机构税务评级情况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8164623.jpg

image.png

数据表明,认证机构税务评价结果呈现逐年提升趋势。信誉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四。

六、品牌评价结果及分析

品牌方面设定了市场占有率、境外认证证书数量、品牌价值信息等3个评价指标,其中市场占有率数据见本报告第一部分。

认证机构发放境外认证证书数量规模情况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9082046.jpg

image.png

境外认证证书数量主要是表征认证机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从近几年统计的数据情况看,我国认证机构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境外认证证书数量不足总证书量的 4%。2020 年共有 162 家机构发放了境外证书,与上年度的机构数量基本持平,发放证书数量 88458 张,同比下降 54%,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贸易不便利造成的需求下降,同时也有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国产替代率增加, 低压电器、汽车元器件等进口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从境外证书的发放地域看,和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及外资投资情况高度契合, 境外证书的地域分布情况见下表:

image.png

境外证书的发放量相较于 2019 年,整体表现为缩减态势。境外证书发放量仅占我国整体证书数量的3.2%,从境外证书的领域和类别看,主要集中在自愿性产品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遵循市场需求导向表征明显,一是境外企业为进入中国境内市场,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实施的产品认证,低压电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锂电池等领域,多是强制性产品认证,由销售商代为申请;二是境外企业看中中国境内完整高效工业体系和生产加工制造能力,在华投资建厂或是以制造商身份委托加工,产品再销往其他国际市场,经贸过程中为满足境外的法律法规,欧盟标准、相关认证制度所有者要求实施的产品认证,家电及类似用途电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基础制造业装配零部件、照明设备、低压电器成套设备等领域,以自愿性产品认证为主。从获证组织情况看,境外企业在华投资建厂和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加工为主,制造商和生产厂均在境外的数量仍然较少。管理体系涉及的境外证书发放量仅 2889 张,同比减少 2 张,占境外证书发放量的 3.27%,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以上数据表明,境外证书发放数量与我国认证大国的地位仍不匹配,与我国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仍不适应,中国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模式国外的采信程度不高。境外认证证书数量直接与认证证书的采信程度和公信力有关,我国要建设认证强国,就必须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认证认可的支撑作用发挥需开拓思路,扩大采信。

品牌价值信息以单张证书的平均收入和平均纳税额为基本数据,以 30 年时间为基数(按认证机构登记注册的时间,30 年系数设为 1;不足 30 年的每一年递减 0.01,如29 年取 0.99)、品牌价值=基数×市场占有率×单张证书平均纳税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品牌价值信息属于相对比较性数据,根据测算结果,协会给出了排名靠前的认证机构名单。

品牌评价结果领先的认证机构排名见附件五。

七、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效益方面共设定了业务收入、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 4 个评价指标。认证业务收入的数据已经在基本情况中进行了分析(见本报告第一部分)。在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机构人均收入 3个评价指标中,包含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认证收入、产品认证收入、服务认证收入,综合类机构营业收入不再包括检测收入及其他类认证项目收入。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低,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品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议价空间小,通常在常规管理体系进行同质化竞争;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单张证书平均收入、认证业务人均收入较高,  往往反映出认证机构服务方式多元化,认证规则和认证技术储备高,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投入研发和后继收益产值高,收益渠道较多,认证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同时,也直接反映一个认证机构的价格水平和营业模式

证书数量超过 500 张的认证机构单张证书平均纳税贡献额的情况见下表:

QQ截图20211009082644.jpg

image.png

&lt

分享:
返回上一级
关注卓越空间

关注卓越空间

关注卓越微博

关注卓越微博

关注卓越微信

关注卓越微信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砖厂北里154号金隅创客+905室  邮编:101121 电话:全国:010-56542716
天津:022-27810977  传真:010-56542750  京ICP备12042316号-1
市场部:zhuoyue9001@sina.com 网站运营部:zhuoyuetmz@163.com提供iso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售后服务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业务连续性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服务!